光电开关(又称光电传感器)是一种利用光的发射与接收来检测物体有无、位置或距离的自动化传感器,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、安防、智能设备等领域。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:

一、基本结构
光电开关通常由发射器、接收器、信号处理电路三部分组成,部分型号还包含光学镜片(聚焦或反射用)和外壳(防护与安装)。
发射器(发光元件)
功能:发射特定波长的光信号(常见红外光,也可见红光、激光等),波长多为 650nm(红光)、850nm/940nm(红外光),红外光抗干扰性强,适用于工业环境;激光(如 635nm)聚焦性好,适合远距离或高精度检测。
元件:多为发光二极管(LED)或激光二极管(LD),具有功耗低、响应快(纳秒级)、寿命长(数万小时)的特点。
接收器(感光元件)
功能:接收经物体反射或透射的光信号,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(电流或电压)。
元件:常用光电二极管(PD)、光电三极管或光敏电阻,其中光电二极管响应速度快(适合高速检测),光电三极管灵敏度高(适合弱光检测)。
信号处理电路
功能:对接收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、滤波、比较等处理,zui终输出开关量信号(高电平 / 低电平或继电器触点信号),用于控制外部设备(如继电器、PLC)。
核心部件:包含放大器、比较器、输出驱动电路等,部分高端型号还集成温度补偿、抗干扰电路,提升稳定性。
二、工作原理
光电开关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检测 “光信号的变化” 判断是否有物体存在,具体分为 “发射 - 接收” 的光路阻断或反射,根据光路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类:
对射式(透射式)
结构:发射器与接收器分离安装,两者之间形成一条 “光路通道”(间距从几厘米到几十米)。
原理:
无物体时,发射器发出的光直接被接收器接收,接收器输出 “无信号”(如低电平);
当物体穿过光路时,光被遮挡,接收器接收不到光,信号处理电路触发输出 “有信号”(如高电平),从而检测到物体。
特点:检测距离远、抗干扰性强,适合检测不透明物体(如流水线计数、安全光幕)。
漫反射式
结构:发射器与接收器集成在同一外壳中,发射器发射的光经物体表面反射后被接收器接收。
原理:
无物体时,光未被反射,接收器无信号;
当物体靠近(在检测范围内),光被反射回接收器,电路触发输出信号。
特点:安装方便(无需对射安装),但检测距离较近(通常≤2 米),受物体表面反光率影响大(黑色物体反射率低,可能检测不到),适合近距离检测(如物体到位检测)。
镜面反射式(反射板型)
结构:发射器与接收器集成,配套一个反光板(安装在对面),光经反光板反射回接收器。
原理:
无物体时,光经反光板反射被接收器接收,输出 “无信号”;
物体遮挡光路时,光无法到达反光板,接收器无信号,触发输出 “有信号”。
特点:检测距离中等(1-10 米),比漫反射式稳定(不受物体反光率影响),比对射式安装简单(只需固定反光板),适合检测透明 / 半透明物体(如玻璃、薄膜)。